桓楚落幕
二人不欢而散,但局势的发展并不因小儿女间的矛盾而改变。桓玄登基后,北府军将士愈发糟糕的境遇是如此,刘兴弟和王瑾之的婚事也是如此。
大抵雄才大略的君主都是这样的,无论是历史上出了名的礼贤下士还是不容置疑的独断专行,既然决定了,就算有再多障碍,也必然是要实行的。即使刘裕如今尚未成为帝王,本性也早已显露。
结亲之事被紧锣密鼓地推进着。
与现代不同,魏晋南北朝时期,或许是因为战乱,时人总觉得朝不保夕,除非着实家贫,娶不起妻,不然大多早婚。
如王瑾之、刘兴弟这般已年二十还未成婚的,实属晚婚,若是这时也有大龄剩男、大龄剩女的称呼,必然是要落到他俩头上的。
此时的婚仪,前期是不太需要两位新人的,因此纳采、问名、纳吉、纳征、请期,这三书六礼,长辈们忙得团团转,而二人却闲得发慌。
或许是觉得此前说话重了些,又或许觉得刘兴弟的话是在考验自己,王瑾之期期艾艾地,总忍不住偷偷地瞅刘兴弟。
刘裕不是个很守礼的人物,王瑾之又住在刘府,见了这情景,自然是大力撮合,因此只过了两三日,二人又有了机会独处。
“姐姐,对不起,我为前日对你说的重话道歉。”王瑾之弯腰,而后起身认真地说道,“我们都是听着''''为中华崛起而读书''''长大的,也都曾为此日夜奋斗。所以我不信那是你的心里话。你我在这陌生的时代相遇,是何等的幸运。是因为什么?或许是你有什么顾虑么?”
看着王瑾之期待的眼神,刘兴弟终于忍不住凄然一笑,说道:“你看我的名字,兴弟,一个人的名字叫兴弟,多好笑啊!”
停顿了一会儿,她又问:“你知道平阳昭公主么?”
王瑾之皱紧眉头,有些难受,但更多的是不解,道:“知道,她是唐高祖李渊的女儿,建立了著名的''''娘子军'''',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,我记得她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柴绍的妻子,是个挺有名的女将军。”
“那你知道她叫什么么?”
“平——”王瑾之顿住了,他看向刘兴弟,仿佛理解了什么。
“你不知道。”刘兴弟笑了,低头叹道,“我也不知道,史书上根本没有记载她的名字。你看,都是一样的功劳,或许她的功劳还更高些,可是她的丈夫入了凌烟阁,而她却连名字也不为世人所知。”
“而我,我叫刘兴弟,世上的名字大多寄托着父母的期望和爱护,而我的父母呢?对我的期待却只是带来弟弟、兴旺弟弟。”刘兴弟自嘲地笑了笑,说道,“所以,我又要努力奋斗什么呢?”
王瑾之默然无言。
许久,王瑾之突然问道:“那你甘心么?”
他的话犹如重锤砸下,刘兴弟一愣,迟疑片刻,她骤然落泪,甘心?怎么会甘心呢?现代时不甘心,如今更是不甘心。
自己从小就好强,读书时与男同学同台竞争总是奋勇争先,结果自然是不落下风的,而且一向以君子自我要求,胜不骄,败不馁,因此一直受老师夸奖,同学羡慕。
但大学一毕业,开始步入社会,这一切都变了。找工作时,相同条件男性优先录用;遇到升职加薪时,相同成绩男性先行提拔。等到大龄未婚了,也有两套说辞,男性三十岁了还早,五六十了还能生呢,而女性呢?怎么都三十岁还不结婚生小孩,再不生就生不出了。
被社会现实这样反复毒打,刘兴弟想,不如躺平了罢?当咸鱼也没什么不好的,没有期待,自然也不会失望。
其实刚来这个时代,我也是想干些大事的,刘兴弟想,毕竟自己的脑子里,装的是领先了千年的学识,更不用说自己还是化学专业,虽然此前有学长制作炸药差点把教学楼炸了,之后学校为防学生再犯,将药剂管控很严,但既然有如此先例,又有哪个化学生不记些配方呢?
但先是兴弟这个名字让人大受打击,而后就亲眼看着母亲为了生儿子反复怀孕,却只生出女儿。更可怕的是,女儿出生后却很快就不见了,也不知是去了哪里。
这一年一年,一次一次,母亲的身体越来越差,也越来越沉默,刘兴弟深深地感到恐惧,为母亲,更为自己。
所以,刘兴弟想,我自小锤炼身体,很小便在父亲面前卖乖,又说服父母允许自己男装出行,不时说些晚嫁乃至招赘的好处。
后来,我发现父亲就是历史上著名的“六味帝王完”,是宋武帝刘裕,那我还纠结什么呢?历史上的刘兴弟,是刘裕唯一的嫡长女,她的母亲是刘裕的结发妻子,也是唯一的皇后。她人生中最大的苦难,或许就是丈夫徐逵之战死,留下了著名的“丁督护歌”。
自己早早便规划好,平日行为也努力对外加深这一印象,本以为心中已无波澜,不想竟让这小子的一句话破了防,砸出个口子来。
但一面是只需按历史发展即可过上好日子,一面却是未知的挑战和局面。
对面是个乳臭未干、未经世事的弟弟,自己虽经历不少,却也一直基层徘徊,政治路上刀光剑影,比之战场更甚,只凭二人一腔热血,究竟能有几成胜算?
如此想法却也只是一瞬,既然心下已然有了答案,刘兴弟很快笑道:“确实难甘心,但前路艰难,不知道你有什么想法?”
见王瑾之欲起身夸夸而谈,刘兴弟又是一笑:“不着急说,这件事很重要,但不是急事,你我二人先各自好好思考,等婚后,我们再慢慢聊。”
一说婚后,王瑾之瞥了眼刘兴弟,脸瞬间红了,只支支吾吾地应了声是,就匆忙起身告退,转头快步走远。
刘兴弟一愣,之前只想着家族利益、自身利益,没什么成婚意识,如今一想,也有些不自在了,自己现代时,拖拖拉拉地三十了还单身,如今方才二十竟是要结婚了,对方还是个小弟弟,倒有些老牛吃嫩草了。
要成婚了,王瑾之自然是要回山阴一趟,于是这次达成合意后很快离开了。
刘裕也借嫁女儿之由,浑水摸鱼。明面上嫁女儿,暗地里与北府军众将士往来更密。
婚后不久,正是元兴三年(404)二月,刘裕等人准备妥当,多地共同起兵,刘裕在京口杀死徐州刺史桓修,刘毅在广陵杀死桓修之弟青州刺史桓弘。刘裕作为起兵的倡导者,很快被众人推举为盟主。刘裕当即广发檄文,述说桓玄窃国无道,号召众人清君侧。
期间,刘裕放出了许多假消息,比如益州刺史毛璩已经攻破桓玄老家荆州、江陵,江州刺史郭昶之已重新拥立晋安帝等等,仿佛各地都纷纷响应了号召,起兵拨乱反正。
然而,他实际只有从京口、广陵二地征集到的1700多人。他们士气高昂,攻势如虹,竟顺利打退桓玄的兵马,斩杀桓玄部下武将吴甫之、皇甫敷,一路直逼建康,桓玄不敌,挟持晋安帝,仓皇出逃到了江陵。
三月,刘裕领兵进入都城建康,又派部下乘胜追击,桓玄又被逼逃亡,途中被益州都护冯迁所杀。
桓玄虽已身死,但百足之虫,至死不僵,而且桓玄余党尚存。尤其是桓玄的从子桓振,可谓桓氏一族中难得的将才,战时沉着冷静,面对敌众我寡的局面,数次打败刘毅、何无忌等西征将领。
但可惜,桓家如今也只这一位名将了。刘裕于是决定兵分两路,一路以刘毅为帅主攻,一路由南阳太守鲁宗之指挥助攻。果然,桓振两面受敌,左支右绌,顾此难免失彼。
虽然他奋勇拼杀,但大势已去,他终于还是无力回天,在最后一次奇袭夺回江陵后,被赶到的刘毅的部下斩杀。
斩草除根,刘裕自然不会手软,桓氏族人几乎被杀殆尽。如此一来,谯国桓氏再无执棋之力,无奈退出了历史舞台。
大抵雄才大略的君主都是这样的,无论是历史上出了名的礼贤下士还是不容置疑的独断专行,既然决定了,就算有再多障碍,也必然是要实行的。即使刘裕如今尚未成为帝王,本性也早已显露。
结亲之事被紧锣密鼓地推进着。
与现代不同,魏晋南北朝时期,或许是因为战乱,时人总觉得朝不保夕,除非着实家贫,娶不起妻,不然大多早婚。
如王瑾之、刘兴弟这般已年二十还未成婚的,实属晚婚,若是这时也有大龄剩男、大龄剩女的称呼,必然是要落到他俩头上的。
此时的婚仪,前期是不太需要两位新人的,因此纳采、问名、纳吉、纳征、请期,这三书六礼,长辈们忙得团团转,而二人却闲得发慌。
或许是觉得此前说话重了些,又或许觉得刘兴弟的话是在考验自己,王瑾之期期艾艾地,总忍不住偷偷地瞅刘兴弟。
刘裕不是个很守礼的人物,王瑾之又住在刘府,见了这情景,自然是大力撮合,因此只过了两三日,二人又有了机会独处。
“姐姐,对不起,我为前日对你说的重话道歉。”王瑾之弯腰,而后起身认真地说道,“我们都是听着''''为中华崛起而读书''''长大的,也都曾为此日夜奋斗。所以我不信那是你的心里话。你我在这陌生的时代相遇,是何等的幸运。是因为什么?或许是你有什么顾虑么?”
看着王瑾之期待的眼神,刘兴弟终于忍不住凄然一笑,说道:“你看我的名字,兴弟,一个人的名字叫兴弟,多好笑啊!”
停顿了一会儿,她又问:“你知道平阳昭公主么?”
王瑾之皱紧眉头,有些难受,但更多的是不解,道:“知道,她是唐高祖李渊的女儿,建立了著名的''''娘子军'''',为大唐立下赫赫战功,我记得她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柴绍的妻子,是个挺有名的女将军。”
“那你知道她叫什么么?”
“平——”王瑾之顿住了,他看向刘兴弟,仿佛理解了什么。
“你不知道。”刘兴弟笑了,低头叹道,“我也不知道,史书上根本没有记载她的名字。你看,都是一样的功劳,或许她的功劳还更高些,可是她的丈夫入了凌烟阁,而她却连名字也不为世人所知。”
“而我,我叫刘兴弟,世上的名字大多寄托着父母的期望和爱护,而我的父母呢?对我的期待却只是带来弟弟、兴旺弟弟。”刘兴弟自嘲地笑了笑,说道,“所以,我又要努力奋斗什么呢?”
王瑾之默然无言。
许久,王瑾之突然问道:“那你甘心么?”
他的话犹如重锤砸下,刘兴弟一愣,迟疑片刻,她骤然落泪,甘心?怎么会甘心呢?现代时不甘心,如今更是不甘心。
自己从小就好强,读书时与男同学同台竞争总是奋勇争先,结果自然是不落下风的,而且一向以君子自我要求,胜不骄,败不馁,因此一直受老师夸奖,同学羡慕。
但大学一毕业,开始步入社会,这一切都变了。找工作时,相同条件男性优先录用;遇到升职加薪时,相同成绩男性先行提拔。等到大龄未婚了,也有两套说辞,男性三十岁了还早,五六十了还能生呢,而女性呢?怎么都三十岁还不结婚生小孩,再不生就生不出了。
被社会现实这样反复毒打,刘兴弟想,不如躺平了罢?当咸鱼也没什么不好的,没有期待,自然也不会失望。
其实刚来这个时代,我也是想干些大事的,刘兴弟想,毕竟自己的脑子里,装的是领先了千年的学识,更不用说自己还是化学专业,虽然此前有学长制作炸药差点把教学楼炸了,之后学校为防学生再犯,将药剂管控很严,但既然有如此先例,又有哪个化学生不记些配方呢?
但先是兴弟这个名字让人大受打击,而后就亲眼看着母亲为了生儿子反复怀孕,却只生出女儿。更可怕的是,女儿出生后却很快就不见了,也不知是去了哪里。
这一年一年,一次一次,母亲的身体越来越差,也越来越沉默,刘兴弟深深地感到恐惧,为母亲,更为自己。
所以,刘兴弟想,我自小锤炼身体,很小便在父亲面前卖乖,又说服父母允许自己男装出行,不时说些晚嫁乃至招赘的好处。
后来,我发现父亲就是历史上著名的“六味帝王完”,是宋武帝刘裕,那我还纠结什么呢?历史上的刘兴弟,是刘裕唯一的嫡长女,她的母亲是刘裕的结发妻子,也是唯一的皇后。她人生中最大的苦难,或许就是丈夫徐逵之战死,留下了著名的“丁督护歌”。
自己早早便规划好,平日行为也努力对外加深这一印象,本以为心中已无波澜,不想竟让这小子的一句话破了防,砸出个口子来。
但一面是只需按历史发展即可过上好日子,一面却是未知的挑战和局面。
对面是个乳臭未干、未经世事的弟弟,自己虽经历不少,却也一直基层徘徊,政治路上刀光剑影,比之战场更甚,只凭二人一腔热血,究竟能有几成胜算?
如此想法却也只是一瞬,既然心下已然有了答案,刘兴弟很快笑道:“确实难甘心,但前路艰难,不知道你有什么想法?”
见王瑾之欲起身夸夸而谈,刘兴弟又是一笑:“不着急说,这件事很重要,但不是急事,你我二人先各自好好思考,等婚后,我们再慢慢聊。”
一说婚后,王瑾之瞥了眼刘兴弟,脸瞬间红了,只支支吾吾地应了声是,就匆忙起身告退,转头快步走远。
刘兴弟一愣,之前只想着家族利益、自身利益,没什么成婚意识,如今一想,也有些不自在了,自己现代时,拖拖拉拉地三十了还单身,如今方才二十竟是要结婚了,对方还是个小弟弟,倒有些老牛吃嫩草了。
要成婚了,王瑾之自然是要回山阴一趟,于是这次达成合意后很快离开了。
刘裕也借嫁女儿之由,浑水摸鱼。明面上嫁女儿,暗地里与北府军众将士往来更密。
婚后不久,正是元兴三年(404)二月,刘裕等人准备妥当,多地共同起兵,刘裕在京口杀死徐州刺史桓修,刘毅在广陵杀死桓修之弟青州刺史桓弘。刘裕作为起兵的倡导者,很快被众人推举为盟主。刘裕当即广发檄文,述说桓玄窃国无道,号召众人清君侧。
期间,刘裕放出了许多假消息,比如益州刺史毛璩已经攻破桓玄老家荆州、江陵,江州刺史郭昶之已重新拥立晋安帝等等,仿佛各地都纷纷响应了号召,起兵拨乱反正。
然而,他实际只有从京口、广陵二地征集到的1700多人。他们士气高昂,攻势如虹,竟顺利打退桓玄的兵马,斩杀桓玄部下武将吴甫之、皇甫敷,一路直逼建康,桓玄不敌,挟持晋安帝,仓皇出逃到了江陵。
三月,刘裕领兵进入都城建康,又派部下乘胜追击,桓玄又被逼逃亡,途中被益州都护冯迁所杀。
桓玄虽已身死,但百足之虫,至死不僵,而且桓玄余党尚存。尤其是桓玄的从子桓振,可谓桓氏一族中难得的将才,战时沉着冷静,面对敌众我寡的局面,数次打败刘毅、何无忌等西征将领。
但可惜,桓家如今也只这一位名将了。刘裕于是决定兵分两路,一路以刘毅为帅主攻,一路由南阳太守鲁宗之指挥助攻。果然,桓振两面受敌,左支右绌,顾此难免失彼。
虽然他奋勇拼杀,但大势已去,他终于还是无力回天,在最后一次奇袭夺回江陵后,被赶到的刘毅的部下斩杀。
斩草除根,刘裕自然不会手软,桓氏族人几乎被杀殆尽。如此一来,谯国桓氏再无执棋之力,无奈退出了历史舞台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