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来到翠华阁

登陆 / 用户注册 / 我的书架

翠华阁 > 其他小说 > 重回初三带着家人过好日子 > 第 7 章

底色 字色 字号

第 7 章

    分家一年后于小姑出嫁,陪嫁买的电视机质量就不好,画面没有家里的第一台清晰,她想把陪嫁的电视机换成家里的这台,于静小婶不答应,于小姑争不过小婶,还是带着画面不清晰的电视机嫁人了。

    刚刚分家第一年,化肥供应很紧张,是按人头来的,于妈让于爸早点去南边拿回来,于爸说:“你还以为我妈会用我们的吗?肯定给我们留着的。”

    世事终究教会了于爸别对亲妈心怀希望,有任何滤镜,于奶奶早已把他们份额的化肥用的光光的,没好气地把他赶走了。

    于爸很伤心地回家了,无可奈何,这些事被于妈念叨了多年。

    类似的事情又发生了几起,于爸的心被伤得透透的,再也不对原生家庭抱有任何希望。平时几乎不会来往,只到逢年过节,于妈会买礼品,让于静姐弟送过去,于爸于妈是不会去的。

    于奶奶一直跟于小叔生活到69岁,于静堂妹于音考上大学的那年秋天,老两口被于静小婶找由头吵架撵出去了,可谓生动演绎了一出“用完就丢”。

    于静家在98年推倒老房子盖楼房,于小叔家是00年推倒老宅基地上于爷爷于奶奶的房子,合盖的新楼房,没有任何人就老人将来的养老问题跟于爸商量。

    因此当弟弟弟妹把父母赶出去,老两口想来北边住大儿子家时,于爸爸不乐意,于妈妈强烈反对。

    没有任何说法,就把自己的房子拆了,宅基地的平方跟小儿子一家和到一起盖房,视大儿子如无物,于爸爸一口气憋在心里好多年。

    也许是觉得这么灰溜溜地过来太没面子,也许是手里还有不少钱,人也硬朗,不想跟着儿孙受气,两人又回了老宅基地,在于静小叔家边上盖了两间小小的房子单独住。

    这一住就是十一年,粗糙的房子越来越破,2019年,据说有一天于爷爷烧完饭,没注意掉落的火星,失火烧坏了屋顶。

    他们找了大队干部,主持赡养分配,于奶奶因为后期跟小婶交恶,坚决不去她家,就把于静爷爷分给了小叔,于奶奶跟着他们。

    种种因素之下,于静平素不会去南边小叔、爷爷家,只是偶尔碰面会叫他们一声爷爷、奶奶的关系。

    小时候,于静很羡慕有爷爷奶奶一起住的小朋友,因为家务活大多被老人做了,小朋友们就不用做那么多。

    他们没有一起住的、疼爱他们的爷爷奶奶,从小就干遍了各种家里家外的活,实在太累。

    东边不亮西边亮。

    虽然这里有缺失,但是他们有疼爱他们的外公外婆,也许外公外婆最疼的是自己的孙子孙女,但是他们对外孙的疼爱也是看得见摸得着的。

    国庆假结束。

    于静跟于军一起骑车去学校,她先到水龙头处淘米,把饭盒放到蒸笼里,今天中午的菜很丰盛,有咸卤猪肝、青椒炒鸡蛋。

    第一次月考的成绩已经公布出来了,于静上初中以来,第一次考了班级第4,年级12,几门主科语数外试卷总分120分,物化总分100分,她语文考了108,英语考了115,数学考了112,物理94,化学100,政治59。

    语文作文和阅读理解有丢分。

    英语听力、阅读没有任何问题,作文扣了1分,完形填空和选择题各错2题,完形填空还要再练。

    数学基础题没丢分,是最后两道大题的最后一个小题没做出来,扣了8分。

    物理她以前只能考七八十,这次高达94,开心!

    化学发挥稳定,会的内容一分不丢,100!开开心!

    张星星、陆萍萍、汤华这些传统优秀生稳居前三,他们的数学和物理丢分更少,别的科目也学得很好,一如既往的牛。

    遥远的一周目初三,于静悄悄暗恋过汤华,没有表白,纯暗恋。汤华个高腿长,五官立体,鼻梁高挺,眼睛也大,穿着打扮在乡下学校算是讲究的。

    于静第一次看到男生内穿T恤,外面套一件格子衬衫就是他。

    衬衫扣子不扣时,走起路来衣角翻飞,不羁又潇洒。

    衬衫扣子留最上面两个不扣时,衬得喉结特别明显,也很帅。

    他学习仿佛很轻松,让人觉得毫不费力,中考时考上了本市最好A中的公费生。

    那年A中录取分数线620,他考了625,班上还有两名同学也过了620,于静只考了586,上了本地三流的省重点二中,从此就再也没见过。

    本周目,一颗小阿姨的心,对着一群初中生根本不会泛起任何涟漪,可以预见又是一个惨淡的青春。

    不过,好看的少年依旧好看,多看两眼不亏。

    这次,班级排名表上,于静的名字紧靠汤华,追上了曾经的男神,有点爽!

    早读结束,第一节语文,班主任杨老师抱着卷子提前来了,所有人对语文课都是严阵以待的,早早准备好了。

    杨老师依旧戴着大黑框眼镜,她扶了扶眼镜,“这次考试,有一名同学跟进班成绩相比,进步了二十多名,全年级进步最大,令人刮目相看,她就是——于静。”

    杨老师带头鼓掌,全班跟着鼓掌。

    被全班同学行注目礼,老师还一脸欣慰地看着,自认脸老皮厚的于静脸红了。

    “于静虽然初二期末只考了89分,但是这一次月考,她考了108分!我特地检查了她的暑假作业,全部用心地写完了,包括作文!开学以来从来没见她讲小话、课间从不出去玩,每一次早读我到教室的时候,她都已经到了,书写也越来越规整,这才是中考备考生的样子。”

    于静脸发烫地领回了自己的卷子,不知道是哪个捣蛋的又鼓掌。

    展开卷子,杨老师还写了几个大字“进步很大,继续努力!”。

    从杨老师开始,老师们就跟商量好了的一样,每个老师都在上课前把于静大大地表扬了一番。

    汤华也回头看她。课间去厕所,走廊里其他班有人冲她笑,还有男生吹口哨。

    放学时还有人对她隐晦地指点,这红了的滋味有点尬。

    程文兵等她一起走,得意地说“我这次也进步了十几名,去年期末40名,这次班上是23名,考不错吧?”

    于静给他竖大拇指,“绝对很厉害,老程干得不错。”

    “我们班的人也知道你了,老师们都夸你。”程文兵继续笑。

    “好了好了,不许说了,只是一次普通的考试,又不是中考。”于静能理解老师们拿她当典型好好宣传,激励其他人的心,但本人真的尴尬。

    周二才有政治课,政治范老师也不例外地表扬了于静。

    一周目时,于静就喜欢政史地生这些副科,每一门副科都学得很好,这次只是更好了一点,接近满分。

    再次感谢穿越大神让她暑假穿回来,有了两个月的复习时间,否则她一定班级垫底。

    于军这次也考的不错,小学时他学习中游,这次考进了前十,班级总分排第六,跟第一名同学的分数很接近,就差五分。

    于军对这个成绩既开心又懊恼,开心于第一次名次如此靠前;懊恼于有几分不应该丢的却丢了,要是再小心一点,就能得更好的名次了。

    看着眉飞色舞的于军,于静特别欣慰,我们都在变得更好。

    对这次大考取得的好成绩,于妈妈很兴奋,她没等收到于爸的回信,就先给他写信报喜,写完拿给于静,问她要不要再加一点。

    于静接过来一看,于妈妈居然是用红笔写的,她在后面加了一段,说于妈妈就是随便拿了一只红色的笔,并没有其他的任何意思。

    于静叮嘱爸爸在外面好好吃饭,注意休息,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,他们在家会好好学习,锻炼身体,每天都吃好喝好。

    于军拿过信看一遍,也在后面加了几句,说下次他会考个更好的成绩给爸爸报喜。

    大家开开心心地给信封口。

    于妈说:“明天我去寄信,再买点肉回来给你们补充营养。”

    哎呀,于静可太开心了,从前于妈妈只舍得在期末考试前几天,给他们每天煮个鸡蛋加营养,现在,不年不节的,已经舍得买肉了,于妈妈改变有望。

    第二天,于妈妈寄出了信,买了肉,还给姐弟俩各买了一双白色的回力球鞋。

    “哇,谢谢妈,妈你太好了。”于军开心地哇哇叫。

    于静也很开心,她脱掉平时穿的布鞋,试新鞋。

    穿布鞋舒服,但去水池边淘米洗手、上厕所时得留意不能踩到水,还要留意天气预报,防止下雨。

    有了新球鞋,这些就都不是问题。

    于静知道于妈妈心里对未来焦虑,不舍得花钱,便经常给她画饼,哄她开心。

    “我们好好学,将来全部公费上高中,不用你们花钱买,高中学费不贵,我爸挣的钱最多1/3就够我俩用了。”

    “过几年上大学,我爸挣的钱也会变多,支付我和弟弟的学费生活费是足够的。”

    “等弟弟上了高中,要是他到市里上学,妈你可以在旁边租个房子,弟弟白天上学,晚上回家,你白天找个保姆、钟点工干干,比在家里种田要挣得多的多。”

    上辈子于妈妈五十多开始,到六十多岁一直在省会做保洁、钟点工,六十的时候,一年都能挣□□万,比她年轻时挣得多得多,她非常后悔出来的太晚。

    “大学有助学贷款,每个人都可以申请,要是家里钱不够用,我还可以贷款,毕业了还,助学贷款的利息是很低的,要不了几年,我们就都能挣钱,你们就啥也不用担心了。”

    “我们政治老师经常给我们讲经济、投资和理财,妈,等过年爸回家了,我给你们讲一讲,好好规划一下家里的钱,不然通货膨胀,钱就不值钱了。”

    于静为提前干预家庭理财打基础,于爸于妈的理财方式十分简单粗暴——存定期、买所谓的保值定期。

    在后来房价飞涨的形势下,存款被缩水了N倍。

好书推荐:

友情链接:

儒学书屋 吞噬星空2起源大陆 浏览屋 YY文轩 漫客文学 无忧书苑 草香文学 博弈书屋 旺仔书屋 巨浪阁 旺仔书屋 百文斋 替身受假死之后最新章节 百文斋 巨浪阁 那年花开1981

设置

字体样式
字体大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