偏离节奏
怀念走进教室时,天还没热起来,早晨的阳光从玻璃窗斜斜洒进来,落在整洁的白板和靠窗的木桌上。
她穿着简单的T恤和牛仔裤,头发半扎着,走进教室时,正好遇见了她的导师王教授。
“怀念。”教授叫住她,语气温和,“我看到你提交的创业计划书了,很有意思。”
怀念微微一怔,笑了笑:“只是想尝试一下。”
“你不打算继续读研了吗?”教授认真问,“我知道你前阵子在咖啡店打工,那是好事,但你学术能力很强,如果想申请明年这里的研究生,还是来得及的。”
她沉默片刻,点点头:“我会认真考虑的。”
可她心里其实已经有了答案。
从开始打工,到现在筹划创业,她是真的很想留下来。不是为了证明什么,也不是出于倔强,而是她终于有一点点感觉到,这座城市开始像“家”了。
课堂上,老师还在讲项目展示的要求,怀念望着讲台那张熟悉的投影幕,突然觉得,这三年走得比她想象中还快。
她默默地在笔记本上写下了一句话:「我想做一件真正属于我自己的事。」
——不是谁的女朋友,不是为了谁留在一座城市,也不是为了对抗谁才执意留下。只是因为“她自己”想。
中午阳光正盛,三个人坐在学校附近一家中餐馆靠窗的位置,锅里的牛油还在咕嘟咕嘟地冒泡,空气里是辣椒和花椒的香气。简梓萱一边撩起袖子夹菜,一边皱眉看着怀念:“你真的不读研了吗?”
怀念咬着筷子柄,慢吞吞地说:“我有考虑过,但创业真的让我更有热情一点。”
江可音坐在旁边,拿纸巾给她擦掉沾在下巴边的小辣油:“但研究生毕业以后,也一样可以创业啊。而且读研的过程,说不定会帮你拓宽眼界、接触更多人。”
“我知道。”怀念轻轻点头,“可是如果我现在不开始,就怕等我读完研、再工作几年,就更不敢开始了。”
简梓萱放下筷子,有些认真地说:“你知道我支持你做决定。但我还是担心,你是不是太急了。你不是也说过,每次创业都有风险——你现在的积蓄、资源、人脉……”
“我想过了。”怀念低头,轻声道,“这次不是冲动。打工的这半年,我真的学到了很多东西,认识了一些本地的店主,他们也很鼓励我。再说……如果不趁年轻试一次,我怕我永远都只是去想。”
三人短暂沉默。
江可音忽然一笑,拿茶杯碰了碰她:“那你现在就是我们未来的资本家了,麻烦记得我们这两个草根姐妹。”
怀念也笑了,眼里却有一丝倔强的光:“不,我不是资本家……我只是想有一个空间,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慢慢来。”
简梓萱望着她,没再劝,只是轻声道:“你真的想清楚就好。”
这顿饭吃到最后,窗外的阳光渐渐柔和下来。怀念从包里拿出那本她一直在补充的创业计划草稿,摊在桌上。
江可音和简梓萱一左一右坐在她身边,开始认真帮她一页一页翻着看。
朋友的分歧,并不总是阻碍。有时候只是她们用另一种方式在问你——你是不是真的准备好了。
清晨的悉尼阳光温柔,透过半开的百叶窗洒进厨房,在木质地板上铺出一片碎金。
怀念站在灶台前煮咖啡,头发草草扎成一个马尾,几缕碎发老是从耳侧滑下来,烦得她几次伸手去拨。她有点不耐烦,嘟囔着“又掉下来了”时,身后忽然有个影子靠近,带着刚起床的微暖体温。
时屿伸手替她捋起那些掉落的发丝,动作慢悠悠地,像在完成某种晨间仪式。他手指修长,带着洗完脸后残留的水汽,轻轻把她耳边的发缠绕收起,再用一只浅色发圈圈住。
“你每天都要和它们斗争一遍吗?”他语气懒洋洋,像没睡醒。
怀念没好气地撇嘴,却也没推开他:“我又不是故意长这种乱头发。”
“是挺乱的。”他点头附和,语调却带着笑意。
她哼了一声,刚转头想回嘴,结果唇角正好碰到他俯身贴近时低下的脸颊。
四目相对。
两人都愣了一瞬。
时间像是在这一秒被按了暂停,厨房里只有咖啡机滴答的声音。
怀念没动,时屿也没躲。然后他笑了,像是习惯又宠溺地轻声问:“这么急?”
“你靠太近了。”她嗓音低下来,耳根却悄悄红了。
他没再追问,只是往后退半步,把杯子接过来倒咖啡,一边开口:“今天你是不是要去中餐厅那边谈菜单?”
她点点头,又往杯子里加了一勺糖,忽然有些心虚地说:“我还打算问问那家奶茶店,能不能让我试着跑个周末班。”
时屿皱了一下眉,但没立刻反对。
“我知道你要说什么,”怀念抢先道,“我不是贪钱,是想多学点。反正白天我也闲。”
“上次你在咖啡厅被烫伤的手好了没?”他看着她,不是命令,只是问。
“都结痂了。”
他叹了口气,走到冰箱前拿冰块,边往水壶里倒边说:“你现在不是缺经验,而是缺时间。别什么都自己扛。”
怀念听得出来他话里的关心,但还是低头喝咖啡,没有回答。
他们的日子其实过得简单又稳定。但怀念有时候会在深夜起身,偷偷站在阳台上发呆。
她看着远处海港大桥的灯光,耳朵里隐约还能听见屋内时屿翻身的动静。
他们像两条靠得很近的轨道,偶尔交会,偶尔平行,却不确定是否会在同一个终点汇合。
有时候他会提一句:“你有没有考虑毕业以后读研?”
她点头,却也说:“我更想自己试试,真的把奶茶店开起来。”
他说“我支持你”,是真的。
但她知道,他想得比她远。
四月初,时屿的项目终于收尾,导师组织了一场小型庆功聚餐。怀念也被邀请,坐在一群科研生之间,她格格不入地笑着、点头、举杯。
时屿一直在她身边,偶尔也侧头低声和她说几句。可是怀念觉得,那种并肩的亲密感,开始出现了缝隙。就像他们依旧同行,但风向已经变了。
吃到一半,她去洗手间,迎面碰上宋亦轩。
宋亦轩没多话,只是笑着说:“他最近挺拼的,你别怪他冷淡。”
怀念一怔:“我没怪他。”
“我知道你没说。”宋亦轩顿了顿,声音轻下来,“但他其实也在担心……他做这些,是想让你安心跟着他回国。”
那一刻怀念突然觉得胸口发闷。
她不是不知道时屿的计划。他一直以来都很清晰地安排着两人的未来——他完成项目,回国发展,她申请读研,两人一起回国安稳生活。恋爱、同居、工作、婚姻。
每一步都写进了他笔记本里的小标题。
可她也真的不是那个版本的“她”。
饭局结束后,两人走在回家的路上,时屿牵着她的手,问:“你跟简梓萱那边合作店面进展怎么样?”
她点点头,轻声说:“准备签第一家了,位置挺好,在 Glebe。”
“你就真不考虑读研了吗?”
怀念停下脚步,抬头望他。春末的风吹过她耳边,她轻轻说:“不是不考虑,只是……也许不是现在。”
时屿皱了皱眉:“你知道我不是想逼你,我只是担心你以后会后悔。”
“你有没有想过,”她盯着他,“也许现在我做的,是我更不会后悔的。”
他沉默了,低下头,好半天才道:“你是不是最近觉得我太急了?”
“你不是急,你是早就决定好一切了。你一直都走得很稳,我知道你爱我,也想给我一个确定的未来。”她的声音一点点低下去,“只是……我好像没来得及决定,那是不是我想要的。”
时屿喉咙动了动。
他看着她的眼睛,想说“我可以慢一点”,可那一瞬,他又觉得自己说不出口。
因为慢一点,也意味着,他要放下那些早已握紧的、为他们规划好的东西。
他们没有继续争执,只是并肩往回走。
怀念的手还在他掌心,可他的手心却是凉的。
隔天夜里,怀念加班到很晚。她回到家时时屿已经睡了。
她轻手轻脚洗了澡,躺到他身边。房间静得只听得见风吹窗的声音。
她轻轻翻身,靠过去一点,想贴着他的背睡,却发现他轻声开口了:“我是不是让你觉得压力太大?”
她没说话,只是抬手环住他。
他握住她的手,过了会儿才说:“怀念,你别不说话,我会怕。”
她把脸埋在他背上,闷闷地开口:“我只是觉得,有些东西你决定得太早了。而我还在试图找到自己的方向。”
“你是不是觉得我不会等你?”
“我知道你会。但我怕的是,就算你等了,我也变了。”
“你不变,我也不变。”他低声说。
怀念没回应。
她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变。只是她感觉,这段感情已经不再是曾经那种稳稳地落在掌心的温柔,而是像漂浮的风筝——线还在,但风向变了。
这一夜,窗外开始下雨。
雨声敲在屋檐上,像一场从未真正开始的争执,静静下到天明。
她穿着简单的T恤和牛仔裤,头发半扎着,走进教室时,正好遇见了她的导师王教授。
“怀念。”教授叫住她,语气温和,“我看到你提交的创业计划书了,很有意思。”
怀念微微一怔,笑了笑:“只是想尝试一下。”
“你不打算继续读研了吗?”教授认真问,“我知道你前阵子在咖啡店打工,那是好事,但你学术能力很强,如果想申请明年这里的研究生,还是来得及的。”
她沉默片刻,点点头:“我会认真考虑的。”
可她心里其实已经有了答案。
从开始打工,到现在筹划创业,她是真的很想留下来。不是为了证明什么,也不是出于倔强,而是她终于有一点点感觉到,这座城市开始像“家”了。
课堂上,老师还在讲项目展示的要求,怀念望着讲台那张熟悉的投影幕,突然觉得,这三年走得比她想象中还快。
她默默地在笔记本上写下了一句话:「我想做一件真正属于我自己的事。」
——不是谁的女朋友,不是为了谁留在一座城市,也不是为了对抗谁才执意留下。只是因为“她自己”想。
中午阳光正盛,三个人坐在学校附近一家中餐馆靠窗的位置,锅里的牛油还在咕嘟咕嘟地冒泡,空气里是辣椒和花椒的香气。简梓萱一边撩起袖子夹菜,一边皱眉看着怀念:“你真的不读研了吗?”
怀念咬着筷子柄,慢吞吞地说:“我有考虑过,但创业真的让我更有热情一点。”
江可音坐在旁边,拿纸巾给她擦掉沾在下巴边的小辣油:“但研究生毕业以后,也一样可以创业啊。而且读研的过程,说不定会帮你拓宽眼界、接触更多人。”
“我知道。”怀念轻轻点头,“可是如果我现在不开始,就怕等我读完研、再工作几年,就更不敢开始了。”
简梓萱放下筷子,有些认真地说:“你知道我支持你做决定。但我还是担心,你是不是太急了。你不是也说过,每次创业都有风险——你现在的积蓄、资源、人脉……”
“我想过了。”怀念低头,轻声道,“这次不是冲动。打工的这半年,我真的学到了很多东西,认识了一些本地的店主,他们也很鼓励我。再说……如果不趁年轻试一次,我怕我永远都只是去想。”
三人短暂沉默。
江可音忽然一笑,拿茶杯碰了碰她:“那你现在就是我们未来的资本家了,麻烦记得我们这两个草根姐妹。”
怀念也笑了,眼里却有一丝倔强的光:“不,我不是资本家……我只是想有一个空间,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慢慢来。”
简梓萱望着她,没再劝,只是轻声道:“你真的想清楚就好。”
这顿饭吃到最后,窗外的阳光渐渐柔和下来。怀念从包里拿出那本她一直在补充的创业计划草稿,摊在桌上。
江可音和简梓萱一左一右坐在她身边,开始认真帮她一页一页翻着看。
朋友的分歧,并不总是阻碍。有时候只是她们用另一种方式在问你——你是不是真的准备好了。
清晨的悉尼阳光温柔,透过半开的百叶窗洒进厨房,在木质地板上铺出一片碎金。
怀念站在灶台前煮咖啡,头发草草扎成一个马尾,几缕碎发老是从耳侧滑下来,烦得她几次伸手去拨。她有点不耐烦,嘟囔着“又掉下来了”时,身后忽然有个影子靠近,带着刚起床的微暖体温。
时屿伸手替她捋起那些掉落的发丝,动作慢悠悠地,像在完成某种晨间仪式。他手指修长,带着洗完脸后残留的水汽,轻轻把她耳边的发缠绕收起,再用一只浅色发圈圈住。
“你每天都要和它们斗争一遍吗?”他语气懒洋洋,像没睡醒。
怀念没好气地撇嘴,却也没推开他:“我又不是故意长这种乱头发。”
“是挺乱的。”他点头附和,语调却带着笑意。
她哼了一声,刚转头想回嘴,结果唇角正好碰到他俯身贴近时低下的脸颊。
四目相对。
两人都愣了一瞬。
时间像是在这一秒被按了暂停,厨房里只有咖啡机滴答的声音。
怀念没动,时屿也没躲。然后他笑了,像是习惯又宠溺地轻声问:“这么急?”
“你靠太近了。”她嗓音低下来,耳根却悄悄红了。
他没再追问,只是往后退半步,把杯子接过来倒咖啡,一边开口:“今天你是不是要去中餐厅那边谈菜单?”
她点点头,又往杯子里加了一勺糖,忽然有些心虚地说:“我还打算问问那家奶茶店,能不能让我试着跑个周末班。”
时屿皱了一下眉,但没立刻反对。
“我知道你要说什么,”怀念抢先道,“我不是贪钱,是想多学点。反正白天我也闲。”
“上次你在咖啡厅被烫伤的手好了没?”他看着她,不是命令,只是问。
“都结痂了。”
他叹了口气,走到冰箱前拿冰块,边往水壶里倒边说:“你现在不是缺经验,而是缺时间。别什么都自己扛。”
怀念听得出来他话里的关心,但还是低头喝咖啡,没有回答。
他们的日子其实过得简单又稳定。但怀念有时候会在深夜起身,偷偷站在阳台上发呆。
她看着远处海港大桥的灯光,耳朵里隐约还能听见屋内时屿翻身的动静。
他们像两条靠得很近的轨道,偶尔交会,偶尔平行,却不确定是否会在同一个终点汇合。
有时候他会提一句:“你有没有考虑毕业以后读研?”
她点头,却也说:“我更想自己试试,真的把奶茶店开起来。”
他说“我支持你”,是真的。
但她知道,他想得比她远。
四月初,时屿的项目终于收尾,导师组织了一场小型庆功聚餐。怀念也被邀请,坐在一群科研生之间,她格格不入地笑着、点头、举杯。
时屿一直在她身边,偶尔也侧头低声和她说几句。可是怀念觉得,那种并肩的亲密感,开始出现了缝隙。就像他们依旧同行,但风向已经变了。
吃到一半,她去洗手间,迎面碰上宋亦轩。
宋亦轩没多话,只是笑着说:“他最近挺拼的,你别怪他冷淡。”
怀念一怔:“我没怪他。”
“我知道你没说。”宋亦轩顿了顿,声音轻下来,“但他其实也在担心……他做这些,是想让你安心跟着他回国。”
那一刻怀念突然觉得胸口发闷。
她不是不知道时屿的计划。他一直以来都很清晰地安排着两人的未来——他完成项目,回国发展,她申请读研,两人一起回国安稳生活。恋爱、同居、工作、婚姻。
每一步都写进了他笔记本里的小标题。
可她也真的不是那个版本的“她”。
饭局结束后,两人走在回家的路上,时屿牵着她的手,问:“你跟简梓萱那边合作店面进展怎么样?”
她点点头,轻声说:“准备签第一家了,位置挺好,在 Glebe。”
“你就真不考虑读研了吗?”
怀念停下脚步,抬头望他。春末的风吹过她耳边,她轻轻说:“不是不考虑,只是……也许不是现在。”
时屿皱了皱眉:“你知道我不是想逼你,我只是担心你以后会后悔。”
“你有没有想过,”她盯着他,“也许现在我做的,是我更不会后悔的。”
他沉默了,低下头,好半天才道:“你是不是最近觉得我太急了?”
“你不是急,你是早就决定好一切了。你一直都走得很稳,我知道你爱我,也想给我一个确定的未来。”她的声音一点点低下去,“只是……我好像没来得及决定,那是不是我想要的。”
时屿喉咙动了动。
他看着她的眼睛,想说“我可以慢一点”,可那一瞬,他又觉得自己说不出口。
因为慢一点,也意味着,他要放下那些早已握紧的、为他们规划好的东西。
他们没有继续争执,只是并肩往回走。
怀念的手还在他掌心,可他的手心却是凉的。
隔天夜里,怀念加班到很晚。她回到家时时屿已经睡了。
她轻手轻脚洗了澡,躺到他身边。房间静得只听得见风吹窗的声音。
她轻轻翻身,靠过去一点,想贴着他的背睡,却发现他轻声开口了:“我是不是让你觉得压力太大?”
她没说话,只是抬手环住他。
他握住她的手,过了会儿才说:“怀念,你别不说话,我会怕。”
她把脸埋在他背上,闷闷地开口:“我只是觉得,有些东西你决定得太早了。而我还在试图找到自己的方向。”
“你是不是觉得我不会等你?”
“我知道你会。但我怕的是,就算你等了,我也变了。”
“你不变,我也不变。”他低声说。
怀念没回应。
她不知道自己会不会变。只是她感觉,这段感情已经不再是曾经那种稳稳地落在掌心的温柔,而是像漂浮的风筝——线还在,但风向变了。
这一夜,窗外开始下雨。
雨声敲在屋檐上,像一场从未真正开始的争执,静静下到天明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