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 3 章
03
热汤过喉的一瞬,兰湘觉得世界都明朗了。
那老板接了句话,用普通话问道:“姑娘是生意人?”
兰湘笑道:“不算什么正儿八经的生意人,做点古玩的小买卖,不是什么大生意。”
说话间,那人的馄饨也好了。
“我还以为你要说是以为我一路追到这,是看上古玩店的老板娘了。”那人从筷笼里抽了双一次性筷子,便拆外边的塑料包装皮边打趣兰湘。
兰湘方吞了个馄饨,哼笑了一声,驳他道:“可别,小本生意,普通百姓,我可承担不起您的青睐。”
那人接着说道:“老板的店面我倒是没什么兴趣,只有你展柜上挂着的那块玉佩能让我引起注意。”
兰湘呵笑一声,说道:“那我劝你还是别白费口舌了,实话告诉你,那块玉我本来没什么兴趣,也不喜欢这些晃晃荡荡的东西带在身上,更不信什么保命压福这样的迷信,不过既然你这么想要,我突然也喜欢了,所以......等你什么时候拿着天文数字来找我再谈吧。”
兰湘今天穿的衣服版型略微大了些,她嫌吃饭碍事,便把袖子拽了上去,露出了手臂上的那条龙不龙蛇不蛇的图案。
即便那种图腾不是人人都有,并不常见,但毕竟兰水镇流传着那样的古老传说,大家看见了也不会说什么。
只是这图腾正好被那人一眼瞧到,他愣了一刹,随后若无其事的继续吃着自己碗里的馄饨。
二人的谈话也在那个“天文数字”之后戛然而止。
“馄饨钱直接记我账上。”兰湘吃的差不多了,准备擦擦嘴走人。
上车前,兰湘还特意留了个身子往那人那看了两眼。心里总是犯着嘀咕,这人她素不相识,但又觉得和他会有什么联系。
想不出来的东西,兰湘干脆不想,关上车门,开车返程。
她还真不记得自己以前在兰水镇还见过这么一号人,话说这店面原来的老板难道从来都没把这块玉佩拿出来吗?竟然这么冷不丁的碰上这么个执着的人非要买这个东西。
但他执着,兰湘更轴。
“费脑筋。”
-
管弦等她好久了。
回家这一路上兰湘又走走停停的看了不少热闹,等她开车回来时已经接近天黑了。
“兰湘姐!”
看到兰湘的车停在门口,管弦从椅子上跳了起来,直冲她招手。
“这么热情。”
兰湘买了门槛进屋,顺手摘了墨镜扔在桌上,瞥见那些故事书有被翻动的痕迹,她问道:“等我等的这么无聊吗,总共就这么点东西,这些故事一遍又一遍的看。怎么没出去玩呢?”
一共不过三本祖上的手写故事集,加起来也没多少有意思的故事。都是些哄小孩的情节。
管弦直接走过去收了那些东西,道:“怎么会呢,兰湘姐,我等你是因为我有重要的消息要告诉你。”
兰湘猜道:“楼湛找到了?”
管弦一个劲的点头。
“哪呢?”
管弦给她讲道:“兰湘姐,你总不能让我给楼湛一个大活人绑回来吧,不过我手下的人说楼湛喜欢听唱戏,大部分时间都在兰水镇的戏馆里待着,有人见过他的画像,但是目前还没找到人。”
“楼湛在兰水镇?”
兰湘倒是有些许震惊,这楼湛竟然也在兰水镇,怕是她白天出个门都能跟人家擦肩而过了。
但是楼家老宅应该在苏州才对,这楼湛怎么还到这来了。
而且兰水镇的戏馆倒也不难找,总归就一个能正经听戏的,离她家也就几步路的距离。
“没别的了?”
管弦摇头道:“就这些了,兰湘姐,没想到找楼湛的范围能锁定的这么快,就在自己家,而且他这个人做事情也挺神秘的,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能打探出这些消息已经不少了。”
更何况就只有一个名字,大海捞针能捞出这些线头已经很好了。
但其实兰湘本来期待能直接和他见上一面,如果能给楼湛放在她面前,那就更好了。看来和楼湛的交谈也不会太顺利。
“谁找到的?”兰湘准备赏些钞票。
管弦回答道:“大刘。”
兰湘偏了偏头,问道:“如果我没记错,上回那个菜市场卖瓜的小二是不是也是他找到的?”
菜市场卖瓜的......管弦仔细回想了一番,好像是曾经有那么个事,她偶然从菜市场买了一盒切好的哈密瓜,兰湘刚吃第一口就喜欢的很,非要管弦明天把这个人找到,多买点回来,最好是直接包下他的摊子,结果第二天那小二就换了位置,管弦绕了菜市场两圈都没看见踪影,想着就算了。
只是她觉得算了不行,兰湘硬是要她手下把这人给找到,结果还真找着了,那个小二以为有人要活捉他,还把大刘给遛了几圈。
管弦回忆起这些事,硬着头皮点头道:“嗯,他办事还是挺利落的。”
兰湘听着,从抽屉里拿出五张红钞,刚把手伸出去又收回了一张。
“兰湘姐,你这是......”
兰湘把那张收回来的钞票又放回了抽屉里,无理取闹似的说道:“他办事是不错,但要是能把楼湛绑到我面前就最好了。”
“......”
她家兰湘姐还真是,平白无故都能找出点毛病。
“兰湘姐,四家里哪有你这么花钱的啊?这么大手大脚的,完全没把老爷的话放在心上啊。”
“钱这东西咱们不缺,也不愁,但是一定要把钱花在正地方,大刘这么辛苦帮我找到楼湛,我难道不应该赏他些东西?”
管弦立马点头道:“该,自然该,但是兰湘姐,你难道就不好奇大刘是怎么把这人找到的吗?”
“嗯?”
“我分散出去好多人,本来没想这人能在兰水镇里,除了我就只有大刘在兰水镇了,结果大刘随口去这几家旅馆问了问,一下就问出来了,刚好有个叫楼湛的住客在这包了好几个月的房间。”
“哦......那其他地方的人呢?”
“还没消息传回来。”
“那就先这样吧,把那些钞票,拿回来一半。”
管弦不解:“为什么啊?这些不说要给大刘的赏金吗?”
“你刚才也说了,随口问的,你们也算是瞎猫碰上死耗子,所以......”兰湘把那几张红票在手里掂了掂,道:“你兰湘姐刚才也说了,要把钱花在正地方。”
-
知道楼湛喜欢驻扎戏馆,兰湘倒也不着急了,给自己又放了几天假,这才重新收拾好自己前往钟里戏院。
不管这人到底是不是她要的楼湛,她都得先占个位置,不是大不了就拍拍屁股走人好了。
这家戏院自打兰水镇刚建立时便存在了,来来往往这么多商铺走的走,搬的搬,唯有这家戏院不管盈利与否,都一直生存到现在。
随着社会的发展演变,喜欢听戏的人越来越少了。
起初听到楼湛喜欢听唱戏的时候,兰湘还反应了一会,她觉得喜欢古玩的年轻人喜欢挺新鲜的了,虽然也是因为家族的因素,但她真没想到还有人喜欢驻扎在这种传统的戏院。
如今她为了蹲守楼湛也要驻扎在这了。
兰湘俯身,透过窗口和里头的人讲话,“老师傅,听三天三夜的戏,住这,你开个价吧。”
兰湘看不懂戏,只是小时候跟家里老人在节日的时候一起来过几次,那时候戏院人山人海,都站不下脚。
那老师傅曾经也是个叱咤风云的角儿,后来家里失火被房梁砸伤了双腿,自此便一直守着这戏院了。
“这位姑娘,听戏听的是心境,价钱你看着给。”
兰湘这下犯了难,这看着给是给多少,给多了怕人家觉得冒昧,给少了又觉得过意不去。
那老师傅看出了兰湘的为难,也知晓了她的心思并非在戏上。
“想必姑娘是来我这找人的吧,你且进去听着,若是找到了自己要找的人,你便给老身留一顿吃饭钱,这戏院越来越冷清,懂戏的人越来越少,你也不必过多在意。”
兰湘不知道他是怎么看的出自己醉翁之意不在酒的,但既然他这么说了,她也只能答应着,道了谢便走进了戏院。
这戏院里还是传统的搭建,一个戏台,一张幕布,台下零零散散的摆着几张桌椅,桌子上摆着一些淡雅的茶具。
兰湘不听戏,也听不懂,但她还得给自己占个好地方。
下午开戏的时间是一点半,兰湘觉得无聊便在院子里四处闲逛。
在戏院围墙的东北角,墙上刻着几排字,大大小小的占满了半面墙。
历经了这么多年头的风吹日晒,墙上的字迹已经不是很清晰了,只能凭感觉认出一些重笔的。
兰湘正准备弯下腰凑近了看看那上边写了什么内容,戏台上却突然传出了声音。
那声音正把认真研究字迹的兰湘吓了一跳,她暂时放弃了看字的念头,回到自己的座位上,仔细寻找楼湛的身影。
没有任何别的线索,她只能凭直觉猜测哪个是楼湛。
就这样过了三天,台上的角儿换了一个又一个,兰湘始终不曾觉得台下的观众有谁能和楼湛搭上边。
在戏院足足泡了三天,兰湘实在是待不下去了,她都盘算好了,就算自己这次没找到楼湛,她也得给那位老师傅留些足够生活的好些的听戏钱。
就当是做慈善了。
又一场戏落幕时,兰湘准备起身走人了。她甚至安慰自己,说是恰好就这几天楼湛忙着别的什么事,一直都没来戏院,也或许,这人根本就不是她要找的那个。
正当她差一步就要跨出戏院的门槛时,身后又传来了一句戏词。
只见那戏子又登上了戏台,唱道:“黄沙散尽梦已碎,世间再无楼兰人......”
楼兰。
兰湘听的一个激灵,转身又折了回去。
那戏子就唱了这么一句便下了台,兰湘也跟着一起进了幕后。
兰湘恍然大悟,难怪自己这么多天都不曾在台下察觉楼湛的身影,原来他在这不是为了听别人唱戏,唱戏的人正是他自己。
真是白听了三天的戏,都不如他压轴的这么一句。
兰湘拱手道:“楼玉庭老先生独子楼湛,久仰大名。”
却不想那楼湛是个软硬不吃的,只顾着卸自己的装扮,冷言道:“从未久仰,我就没想看见你。”
兰湘:“......”
热汤过喉的一瞬,兰湘觉得世界都明朗了。
那老板接了句话,用普通话问道:“姑娘是生意人?”
兰湘笑道:“不算什么正儿八经的生意人,做点古玩的小买卖,不是什么大生意。”
说话间,那人的馄饨也好了。
“我还以为你要说是以为我一路追到这,是看上古玩店的老板娘了。”那人从筷笼里抽了双一次性筷子,便拆外边的塑料包装皮边打趣兰湘。
兰湘方吞了个馄饨,哼笑了一声,驳他道:“可别,小本生意,普通百姓,我可承担不起您的青睐。”
那人接着说道:“老板的店面我倒是没什么兴趣,只有你展柜上挂着的那块玉佩能让我引起注意。”
兰湘呵笑一声,说道:“那我劝你还是别白费口舌了,实话告诉你,那块玉我本来没什么兴趣,也不喜欢这些晃晃荡荡的东西带在身上,更不信什么保命压福这样的迷信,不过既然你这么想要,我突然也喜欢了,所以......等你什么时候拿着天文数字来找我再谈吧。”
兰湘今天穿的衣服版型略微大了些,她嫌吃饭碍事,便把袖子拽了上去,露出了手臂上的那条龙不龙蛇不蛇的图案。
即便那种图腾不是人人都有,并不常见,但毕竟兰水镇流传着那样的古老传说,大家看见了也不会说什么。
只是这图腾正好被那人一眼瞧到,他愣了一刹,随后若无其事的继续吃着自己碗里的馄饨。
二人的谈话也在那个“天文数字”之后戛然而止。
“馄饨钱直接记我账上。”兰湘吃的差不多了,准备擦擦嘴走人。
上车前,兰湘还特意留了个身子往那人那看了两眼。心里总是犯着嘀咕,这人她素不相识,但又觉得和他会有什么联系。
想不出来的东西,兰湘干脆不想,关上车门,开车返程。
她还真不记得自己以前在兰水镇还见过这么一号人,话说这店面原来的老板难道从来都没把这块玉佩拿出来吗?竟然这么冷不丁的碰上这么个执着的人非要买这个东西。
但他执着,兰湘更轴。
“费脑筋。”
-
管弦等她好久了。
回家这一路上兰湘又走走停停的看了不少热闹,等她开车回来时已经接近天黑了。
“兰湘姐!”
看到兰湘的车停在门口,管弦从椅子上跳了起来,直冲她招手。
“这么热情。”
兰湘买了门槛进屋,顺手摘了墨镜扔在桌上,瞥见那些故事书有被翻动的痕迹,她问道:“等我等的这么无聊吗,总共就这么点东西,这些故事一遍又一遍的看。怎么没出去玩呢?”
一共不过三本祖上的手写故事集,加起来也没多少有意思的故事。都是些哄小孩的情节。
管弦直接走过去收了那些东西,道:“怎么会呢,兰湘姐,我等你是因为我有重要的消息要告诉你。”
兰湘猜道:“楼湛找到了?”
管弦一个劲的点头。
“哪呢?”
管弦给她讲道:“兰湘姐,你总不能让我给楼湛一个大活人绑回来吧,不过我手下的人说楼湛喜欢听唱戏,大部分时间都在兰水镇的戏馆里待着,有人见过他的画像,但是目前还没找到人。”
“楼湛在兰水镇?”
兰湘倒是有些许震惊,这楼湛竟然也在兰水镇,怕是她白天出个门都能跟人家擦肩而过了。
但是楼家老宅应该在苏州才对,这楼湛怎么还到这来了。
而且兰水镇的戏馆倒也不难找,总归就一个能正经听戏的,离她家也就几步路的距离。
“没别的了?”
管弦摇头道:“就这些了,兰湘姐,没想到找楼湛的范围能锁定的这么快,就在自己家,而且他这个人做事情也挺神秘的,一个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能打探出这些消息已经不少了。”
更何况就只有一个名字,大海捞针能捞出这些线头已经很好了。
但其实兰湘本来期待能直接和他见上一面,如果能给楼湛放在她面前,那就更好了。看来和楼湛的交谈也不会太顺利。
“谁找到的?”兰湘准备赏些钞票。
管弦回答道:“大刘。”
兰湘偏了偏头,问道:“如果我没记错,上回那个菜市场卖瓜的小二是不是也是他找到的?”
菜市场卖瓜的......管弦仔细回想了一番,好像是曾经有那么个事,她偶然从菜市场买了一盒切好的哈密瓜,兰湘刚吃第一口就喜欢的很,非要管弦明天把这个人找到,多买点回来,最好是直接包下他的摊子,结果第二天那小二就换了位置,管弦绕了菜市场两圈都没看见踪影,想着就算了。
只是她觉得算了不行,兰湘硬是要她手下把这人给找到,结果还真找着了,那个小二以为有人要活捉他,还把大刘给遛了几圈。
管弦回忆起这些事,硬着头皮点头道:“嗯,他办事还是挺利落的。”
兰湘听着,从抽屉里拿出五张红钞,刚把手伸出去又收回了一张。
“兰湘姐,你这是......”
兰湘把那张收回来的钞票又放回了抽屉里,无理取闹似的说道:“他办事是不错,但要是能把楼湛绑到我面前就最好了。”
“......”
她家兰湘姐还真是,平白无故都能找出点毛病。
“兰湘姐,四家里哪有你这么花钱的啊?这么大手大脚的,完全没把老爷的话放在心上啊。”
“钱这东西咱们不缺,也不愁,但是一定要把钱花在正地方,大刘这么辛苦帮我找到楼湛,我难道不应该赏他些东西?”
管弦立马点头道:“该,自然该,但是兰湘姐,你难道就不好奇大刘是怎么把这人找到的吗?”
“嗯?”
“我分散出去好多人,本来没想这人能在兰水镇里,除了我就只有大刘在兰水镇了,结果大刘随口去这几家旅馆问了问,一下就问出来了,刚好有个叫楼湛的住客在这包了好几个月的房间。”
“哦......那其他地方的人呢?”
“还没消息传回来。”
“那就先这样吧,把那些钞票,拿回来一半。”
管弦不解:“为什么啊?这些不说要给大刘的赏金吗?”
“你刚才也说了,随口问的,你们也算是瞎猫碰上死耗子,所以......”兰湘把那几张红票在手里掂了掂,道:“你兰湘姐刚才也说了,要把钱花在正地方。”
-
知道楼湛喜欢驻扎戏馆,兰湘倒也不着急了,给自己又放了几天假,这才重新收拾好自己前往钟里戏院。
不管这人到底是不是她要的楼湛,她都得先占个位置,不是大不了就拍拍屁股走人好了。
这家戏院自打兰水镇刚建立时便存在了,来来往往这么多商铺走的走,搬的搬,唯有这家戏院不管盈利与否,都一直生存到现在。
随着社会的发展演变,喜欢听戏的人越来越少了。
起初听到楼湛喜欢听唱戏的时候,兰湘还反应了一会,她觉得喜欢古玩的年轻人喜欢挺新鲜的了,虽然也是因为家族的因素,但她真没想到还有人喜欢驻扎在这种传统的戏院。
如今她为了蹲守楼湛也要驻扎在这了。
兰湘俯身,透过窗口和里头的人讲话,“老师傅,听三天三夜的戏,住这,你开个价吧。”
兰湘看不懂戏,只是小时候跟家里老人在节日的时候一起来过几次,那时候戏院人山人海,都站不下脚。
那老师傅曾经也是个叱咤风云的角儿,后来家里失火被房梁砸伤了双腿,自此便一直守着这戏院了。
“这位姑娘,听戏听的是心境,价钱你看着给。”
兰湘这下犯了难,这看着给是给多少,给多了怕人家觉得冒昧,给少了又觉得过意不去。
那老师傅看出了兰湘的为难,也知晓了她的心思并非在戏上。
“想必姑娘是来我这找人的吧,你且进去听着,若是找到了自己要找的人,你便给老身留一顿吃饭钱,这戏院越来越冷清,懂戏的人越来越少,你也不必过多在意。”
兰湘不知道他是怎么看的出自己醉翁之意不在酒的,但既然他这么说了,她也只能答应着,道了谢便走进了戏院。
这戏院里还是传统的搭建,一个戏台,一张幕布,台下零零散散的摆着几张桌椅,桌子上摆着一些淡雅的茶具。
兰湘不听戏,也听不懂,但她还得给自己占个好地方。
下午开戏的时间是一点半,兰湘觉得无聊便在院子里四处闲逛。
在戏院围墙的东北角,墙上刻着几排字,大大小小的占满了半面墙。
历经了这么多年头的风吹日晒,墙上的字迹已经不是很清晰了,只能凭感觉认出一些重笔的。
兰湘正准备弯下腰凑近了看看那上边写了什么内容,戏台上却突然传出了声音。
那声音正把认真研究字迹的兰湘吓了一跳,她暂时放弃了看字的念头,回到自己的座位上,仔细寻找楼湛的身影。
没有任何别的线索,她只能凭直觉猜测哪个是楼湛。
就这样过了三天,台上的角儿换了一个又一个,兰湘始终不曾觉得台下的观众有谁能和楼湛搭上边。
在戏院足足泡了三天,兰湘实在是待不下去了,她都盘算好了,就算自己这次没找到楼湛,她也得给那位老师傅留些足够生活的好些的听戏钱。
就当是做慈善了。
又一场戏落幕时,兰湘准备起身走人了。她甚至安慰自己,说是恰好就这几天楼湛忙着别的什么事,一直都没来戏院,也或许,这人根本就不是她要找的那个。
正当她差一步就要跨出戏院的门槛时,身后又传来了一句戏词。
只见那戏子又登上了戏台,唱道:“黄沙散尽梦已碎,世间再无楼兰人......”
楼兰。
兰湘听的一个激灵,转身又折了回去。
那戏子就唱了这么一句便下了台,兰湘也跟着一起进了幕后。
兰湘恍然大悟,难怪自己这么多天都不曾在台下察觉楼湛的身影,原来他在这不是为了听别人唱戏,唱戏的人正是他自己。
真是白听了三天的戏,都不如他压轴的这么一句。
兰湘拱手道:“楼玉庭老先生独子楼湛,久仰大名。”
却不想那楼湛是个软硬不吃的,只顾着卸自己的装扮,冷言道:“从未久仰,我就没想看见你。”
兰湘:“......”